苏轼种树30000是好大喜功?林语堂英文原版到底咋写的?
今天我的爱苏小群里,苏粉们为了一个词掀起了大讨论。
考虑到我们平时极少说话,多人参与连续聊了几十句,确实可以称“大”了。正如跳台泳池对于全红婵简直如鱼得水,可里面的半瓢水,如果泼在蚂蚁而言,则是晕头转向要了老命回去可以跟小伙伴们吹牛的奇遇啊。
扯远了,我们的讨论是这样开始的:
一妹子先是转了一篇公众号文章,然后说我宣布李一冰先生的这本是我目前的最爱。接着,她又讲:
我至今都记得林语堂版本里,说苏大人种很多柏树有些好大喜功
然后,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。
有人说这不是个好词啊,怎么用在苏轼身上呢?
有人说他诗里不是写“老翁山下玉渊回,手植青松三万栽”,怎么又成了3000棵呢?
有人说林语堂先生是这么喜爱敬重东坡先生的,书中赞誉之词更多,他的《苏东坡传》是用英文写的,有两种以上的译本,会不会是翻译的人错了?

于是有人跑到微信读书,截出张振玉所翻译的《苏东坡传》来证明:
确实用了好大喜功;
硬实写的是种了三千棵。
这里有两件事值得提一下。
欧阳修他们在《新唐书》里写到:
赞曰:至其牵于多爱,复立浮图,好大喜功,勤兵于远,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。
好大喜功这贬义词,原来竟是用在唐太宗李世民身上呢,没想到啊没想到。
又查百度百科:
张振玉,台湾大学教授。林语堂《京华烟云》、《苏东坡传》(原著是英文版)的翻译者。著有《翻译学概论》等。
可见,上头那位兄弟引用的,乃是经典版本,并不是什么草台班子搞的。
那么,到底是林语堂自己用错了词,还是张振玉翻译错了呢?
要解决这个疑问,唯有找到英文原版来读一读。
找书的过程就不讲了,反正,百度上没搜到,用其他引擎搜的,为下载,还需关注一个公众号。毫不犹豫就关了,只要不让我出钱,没所谓。
好在,那位兄弟微信截图里,显示有章节,否则,这事就办不成了。
毕竟,我英语差得要命,高考150分仅得79分,连天天睡觉的睡仙都比我多。
语出第六章,神、鬼、人,对应原著就是“Gods,Devils,and Men”,相应内容原文为:
However,Su Tungpo liked to do big things, and on the mountain slope he planted thirty thousand pine seedlings, hoping that one day they would grow into a great pine forest.

liked to do big things字面意思是喜欢做大事。或许确实可以翻译为好大喜功,但,本着信达雅的态度,难道张振玉不能用其他词来代替,才是准确?他就栽点树,无论如何也不该用贬义词啊。
另外,林语堂明明写着thirty thousand,显然来源正是“手植青松三万栽”,为何成了三千呢?难道张振玉觉得三万棵很难栽,三千就容易多了?
写到此处,并没有指责张振玉的意思,人家是前辈、大家,或许有他自己的意图吧。
这事真正有趣之处在于,群友们通过一个词,按图索骥,正本清源,跨越语言文字的障碍,最终准确地理解了原作者的意思,解决了心里的一大疑惑,不亦乐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