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轼第110词:子瞻在骂我?
词
水龙吟 赠赵晦之吹笛侍儿
楚山修竹如云,异才秀出千林表。龙须半剪,凤膺微涨,玉肌匀绕。木落淮南,雨晴云梦,月明风嫋。自中郎不见,桓伊去后,知辜负,秋多少。
闻道岭南太守,后堂深、绿珠娇小。绮窗学弄,《梁州》初遍,《霓裳》未了。嚼徵含宫,泛商流羽,一声云杪。为使君洗尽,蛮风瘴雨,作《霜天晓》。
释
楚地山中多修竹,能做笛子的那根必须是长得最长的,它的形状有如半剪的龙须,节处有如微涨的凤胸,皮儿有如美人的玉骨冰肌。做成之后,得在秋天时节,雨后初晴的微风月夜吹奏,才最为动人心弦。只可惜,蔡邕、桓伊之后,已没多少人真正懂得笛子的美妙,从而辜负了多少秋天的美景。
好在,听说老赵你家有个妹子,笛子吹得像石崇家的绿珠一样好。她倚坐在雕画精美的窗户下,吹奏的《梁州曲》、《霓裳羽衣曲》和《霜天晓角》,节奏高妙,直入云霄,能为你洗尽身上的瘴雨蛮风哦。
析
本词编次于《苏轼全集校注 词集》第110篇。约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(1080)冬天。
这首词为谁而作,历来众说纷纭。
有说是为致仕后居于苏州的闾邱公显之侍妾懿卿所作,还有的则说是为赵昶赵晦之的侍儿所作。
本书编者经考证,认为后者更符事实。
因为历史书中并无闾邱孝终在岭南某地做过太守的记载,倒是赵晦之,在苏轼被贬黄州时,正二任藤州太守,寄信与苏轼并送上丹砂。在那个亲友书信多绝迹的凄风苦雨之中,能得赵晦之的礼物,苏轼哪有不感动的呢?自然也得有所回赠,于是送给老赵数幅蒲永升的山水画,以及词作一首。
值得一题的是,蒲永升的这些画,“每夏日挂之高堂素壁,即阴风袭人,毛发为立”。此处阴风,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,而是凉风之意,画“飞炎海变清凉”,送给南方的赵晦之,在那没空调的年代,正好用得上。
与画作的奇诡相比,这首词后的故事同样有趣。
据苏轼同时代的孔平仲于《谈苑》中所载,赵昶收到回信后,读完此词,即说:子瞻骂我矣。
他为何这样讲呢?
原来,赵昶祖辈,本是苏轼的老乡,来自蜀地。后因父亲赵棠居官南海,遂落籍于此。他既属岭南人,又在岭南作官,苏轼说要替他洗尽蛮风瘴雨,不就笑他是南蛮吗?因此,他才会讲,子瞻在骂我啊。
当然,我们知道,苏轼是最喜欢开玩笑的,赵昶自然也不会不开心,反而收到老朋友所赠的旧画,新词,不知道有多高兴呢。
当然,最兴奋的,还是那会吹笛子的侍妾,能得苏大才子的赞美,人间还有比这更可乐的事吗?